辽阳:踔厉奋发新时代 谱写发展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辽阳市经济发展成就综述
辽阳市统计局 2022-09-14

  党的十八大以来,辽阳经济社会发展中经历了不平凡的历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科学决策,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特别是疫情冲击,积极妥善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勠力同心艰苦奋斗,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步入经济稳定发展、提质升级、社会事业更加繁荣、生态建设成果突出人民生活品质改善的新时代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一、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辽阳经济规模持续扩大,转型升级成果显著,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经济基础日趋稳固

  经济规模持续扩大,经济发展总体保持合理区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012完成598.4亿元,2017年完成748.1亿元,2021年完成85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党的十八大以来增长了44.1%,年均增长3.7%;党的十八大期间增长了27.7%,年均增长5.0%;党的十九大期间,增长12.7%,年均增长2.4%

  财政实力明显增强。2012地方财政总收入192.4亿元,2017年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244.1亿元,比2012年增长26.9%2021年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274.7亿元,比2012年增长42.7%,党的十八大以来年均增长4.0%。经济的增长带来了地方财力的明显增强,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

  发展水平显著提高。2012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25952017年达到436982021年达到54105元,按不变价格计算,2021年比2012年增长了53.9%,年均增长4.9%。GDP占全省份额从2.6%上升到3.2%,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省份额从0.4%上升到3.4%。

  二、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辽阳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以及分配结构在不断调整中实现突破,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全面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全市经济结构逐步优化,经济增长方式逐步转变,经济发展向更高水平不断迈进。

  三次产业结构实现重大改变。第一产业比重稳定,第二产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第三产业带动作用不断提升。经济发展从以工业为发展主导向二三产共同拉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转变。2012年,全市第产业增加值占比达58.0%,第三产业相对落后,仅占32.0%。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服务业步入发展快车道,加速从传统走向现代到201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达44.6%。三次产业比例由2012年的10.058.032.0调整为2021年的11.244.844.0

  三大产业内部实现结构升级。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不断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的组织化、规模化水平、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生态循环、产业化进程不断加速。工业结构不断向中高端水平迈进,新兴产业不断增多,产业链条不断拉长,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服务业由分散走向集聚,特色更为突出,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

  城镇化进程显著加快。全市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系列政策推动下,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农村生活市民化;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聚焦效应不断提升,城乡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2012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0%到2017年末提高到64.0%,到2021年提高到67.6%,比2012年提高了7.6个百分点

  三、产业发展步履铿锵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新动能不断孕育,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出现,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增强,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兴起,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服务业支撑作用增强,全市经济由以工业引领为主发展成为工业、服务业两翼齐飞的格局,全市经济正逐步向结构不断优化和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辽阳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深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做大做强设施农业,做优做精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拉长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农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党的十大以来,粮食产量实现连年增长。2021年粮食产量达到109.0万吨较2012年增长了18.6%农业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基础,向二、三产业延伸,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农业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灯塔辽峰葡萄基地、前杜草莓小镇等已成为辽阳农业产业发展中特色品牌。2021年,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比重为65.30.624.57.1:2.5。农业生产方式加速向现代转变。2021年,农业机械总动力82.9万千瓦,较2012增长18.8%;机面积11.4万公顷,较2012增长55.2%

  工业发展取得成效。工业是辽阳经济发展的根基,为全市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不断转型升级,布局逐步优化,发展为以石化、钢铁、水泥行业重点的新格局党的十九大以来,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年均增长10.4%。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新产品快速增长。2021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3%。

  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党的十八大以来,服务业已经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服务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191.5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333.6亿元2021年达到378.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较2012增长58.1%,年均增长5.2%。以交通运输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较快发展。从交通运输业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8%;2021年快递总量达到2377.2万件,是2017年的3.7倍,是2012年的32.4倍。从信息产业看,电信业发展迅猛。2021年末电话用户达到203.1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184.6万户。多媒体通信飞速发展,互联网规模不断壮大。2021年年末互联网用户60.4万户,2012年年末互联网用户增长1.1倍。2021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12.9%党的十八大以来,实现年均增长24.2%

  四、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党的十八大以来,辽阳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全市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交通运输网络四通八达,现代信息通信迅速发展,基础产业建设成效显著。党的十九大以来,基础设施投资年均增长13.7%。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2021年末城市供水普及率99.7%,城市燃气普及率97.3%,比2012年末提高2.2个百分点。年末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8.9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3平方米,比2012年末分别提高了3.1平方米和2.2平方米。2021年全市绿化覆盖面积达5596.5公顷,较2012年增加852公顷。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2021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6%,比2012年末(60.0%)提高7.6个百分点。

  交通运输建设突飞猛进。大量的投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质的变化,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优化升级,实现了省市的高铁连接与高速互通,村村通得到普及。2021年末公路里程总计4097.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9.1公里。

  五、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为人民群众谋福祉,努力使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辽阳人民生活迈向全面小康,实现本质飞跃。

  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全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22259元增加到2021年的36868,2021年2012年的1.2年均增长7.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由11183元增加到19404元,2021年2012年的1.7年均增长9.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2012年末的682.2亿元增加2021年末的2035.5亿元年均增长11.6%;2021年末人均存款11.9万元,较2012年增长2.1倍,年均增长12.1%

  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随着消费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家用轿车、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交通通讯等成为消费热点。2021年城镇常住居民消费支出24526元;农村常住居民消费支出15682元2021年末,全私人汽车保有量38.4万辆,2012年末增长40.0%,年均增长3.4%。

  社会保障逐步完善。全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2021年末,全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80.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31.7万人;参加城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52.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2.4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4.5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5.3万人。

  六、对外合作广泛深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坚持推进全面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不推进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开放型经济的水平与质量不断提高。

  对外贸易日显活力。2021年全市进出口总额30.1亿元,其中,出口总额20.9亿元,进口总额9.2亿元。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一般贸易出口占出口额的93.4%,其中机电产品占比达45.8%;民营企业出口占出口总额的81.2%。近年来,全市加快化工、皮装裘皮等出口基地建设,50多家出口企业加入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促进更多优质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培育了外贸竞争新优势。2021年末,全市对外贸易国家达110余个,开展国际经贸合作的国家达到100余个。

  对外交流合作广泛深入。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外政策发生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转变,特别是国家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企业积极开展境外投资、并购、工程承包及劳务输出等合作,在美国、加拿大、德国、比利时、俄罗斯、赞比亚、日本、哈萨克斯坦、新西兰国家和地区开展投资。近年来,多户企业实现境外投资,并建立海外仓。

  七、生态环境成效显著

  党的十八大以来,坚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实施蓝天、碧水、青山、净土和农村环